結構膠合木在北美和歐洲有很長的發展歷史。作為現代工程木產品的始祖,它從最初的作坊式加工出產的產品,一發展成為現今世界建筑工程領域中重要的角色。
最早對膠合木結構進行專利注冊的是舊時德國魏瑪的赫茨(Otto Karl Friedrich Hetzer1846-1911),他于1900年先后在瑞士和德國申請并獲得了專利。赫茨于1906年在德國注冊的曲線型膠合構件的專利(注冊專利號#197773),標志著拱形結構膠合木應用的真正開始。
在北美,結構膠合木技術的最早應用大約在1934年,注冊建筑師和工程師麥克斯·海因內希(Max Hanisch)為威斯康辛州Peshtigo市的學校和社區體育館設計了“全膠合”木結構拱形屋蓋結構,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座采用膠合木結構的建筑。海因內希采用三角拱設計了威斯康辛州Peshtigo的體育館,跨度19.7m,樹種采用南方松,膠粘劑采用酪蛋白膠。由聯合結構公司制造。1934年。美國農業部林產品實驗室(FPL)建造了其在麥迪遜的展示建筑,對聯合結構公司出產的14.2m的結構膠合拱進行了試驗,試驗結果大大超出預期。
1935年在威斯康辛的Hofa Park的圣斯塔尼斯勞斯天主教堂建成聚會會議大廳采用的是南方松建造的哥特式拱。另外,海因內希設計了威斯康辛州Laona的圣雷奧納多天主教堂,明尼蘇達州建筑師菲舍爾(Nairne W. Fisher)在圣馬丁天主教堂設計、賓夕法尼亞州建筑師斯蒂克(G. W. Sticle)在Sharmokin教堂的聚會會議大廳設計中均采用了膠合木結構。
1940年聯合結構公司在威斯康辛州的Yahara河上的詹妮弗人行橋采用了兩榀24m跨度的膠合拱。美國西北航空公司在北達科他州Fargo建造了一座拼接工機庫,拱間距為3m,跨度為46.8m。1942年在明尼蘇達州的圣保羅,兩座185米長的機庫采用跨度為52.7m的膠合木建造。佛羅里達西棕櫚灘的Jai Alai Fronton體育館采用了跨度為75.3m的對接膠合拱。50年代,蒙大拿州州立學院的圓形體育館采用的拱跨度達到91.5m。1962年,肯塔基州的Richmond的州立學院的校友體育館跨度達94m,主拱截面尺寸在最大處為457x2160mm。70年代,位于新墨西哥州沙漠頂用于美國軍方進行電磁脈沖對飛機作用試驗的“高架平臺”使用了650萬千板尺結構膠合木。
1994年,在挪威利拉哈默爾舉行的冬季奧運會的三個主要場館均采用了結構膠合木。在Hamar的“海盜船”型體育館是根據Viking時代的海盜船設計,采用結構膠合木拱桁架,跨度達到96.4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