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一直是我國進口東南亞紅木的最主要國家,2014年1-9月進口東南亞木材合計196.1萬m3,而緬甸占72.4萬m3,超過整個東南亞地區總量的三分之一。緬甸環境保護和林業部(MOECAF)的統計數據顯示,緬甸木材出口額僅占該國國際木材貿易總量的28%,這意味著剩下的72%為非法的木材出口。
年初對“非法伐木”的打擊便是阻斷了這72%的木材來源,2015年我國緬甸材貨源補給堪憂。緬甸地區雨季在4-10月份,在此期間無法開工,雨季過后還需要修路以保證木材運輸暢通,根據以往情況,我國木材商及伐木工進入緬甸伐木運輸的時間為1-4月份。如果戰事持續,全年的木材供應都成問題,目前國內僅有的庫存就得維持全年的消耗。從1月2日開始緬甸政府軍對我國伐木人員實施抓捕扣押,部分同胞經歷艱險終于幸運回國,有155名同胞落入緬甸軍手中,車輛物資、買地、關卡等費用損失超3.5億元人民幣,不少司機的車輛都是貸款購得,老板和工人們這次是血本無歸。
有這樣的“前車之鑒”,對于廣大經營緬甸材的商家而言,這件事情的影響可能比2014年4月1日的原木出口禁令更大,畢竟有誰會冒著生命和財產危險去緬甸伐木呢?原木不能出口但可以出口加工后的枋材或鋸材,這次的事件卻幾乎什么材都不能通過“非法”渠道出口了,72%的木材來源就此切斷,緬甸材將面臨無貨可用的境地。因小葉紫檀、大紅酸枝資源有告罄的危機,緬甸花梨、花枝作為重要的替代材,其市場使用量在紅木品種之中始終數一數二,如果持續沒有貨源補充,消耗起來也很快,市場存量減少將出現兩種現象:一,價格攀升;二,尋找替代材,印尼材、老撾材、非洲材和南美材就有可能獲得較好市場。
緬甸木材出口收入同比下降過半
據緬甸木材業處長吳肯貌余稱,由于緬甸環保與林業部從2014年3月31日起停止了原木的出口,截止2014年12月,2014-2015財年(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緬甸的木材出口收入僅為3億多美元,同比下降過半。而此前緬甸每年木材的出口收入均達7億美元以上。據悉,緬甸柚木線材及制成品主要銷往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和歐盟市場。目前,柚木成品的價格為每噸4000-4500美元,月出口約3500噸。
1月24日下午,多名伐木老板來到騰沖縣政府遞交《申請書》,希望政府幫助解救被緬甸政府軍于1月3日前后在緬甸克欽邦龜頭山、五臺山木料場附近抓捕的155名伐木工人、767輛被扣車輛及工程機械,并稱自己合法經營,所有人員及車輛都有合法出入境證件,并非非法伐木。
除了這155人,更多的中國工人在獲知抓捕消息時連夜脫逃,翻山越嶺徒步數天,才得以安全回國。實際上,中國老板與緬北實際控制者之間的伐木協議不被緬甸聯邦政府承認,造成中國工人被指非法伐樹的案例已多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