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不是做家居建材生意么,怎么變成醫院了?”國慶期間,濟南市民李先生在經過北園大街大明家居時驚訝地發現,部分店面已經改頭換面,掛上了“濟南舜德老年護理院”的招牌。 “(變臉)有一段時間了,護理院開張到現在怎么也有兩三個月了。”在大明家居賣場內從事建材生意的老金告訴記者,市場不景氣,不少經銷商撤場跑路,原本作為建材賣場的部分店面,只好改行。
賣場變臉、經銷商跑路、生產企業關門倒閉……家居建材行業的這個“寒冬”不是一般的冷。
經銷商跑路 家居賣場“變臉”
24日,濟南大明家居,整整一個上午,進來的顧客都可以數得過來。
“很正常。除了國慶那幾天人能多點兒,基本上每天的情況都差不多,我們都已經習慣了。”三樓一木門的經銷商稱。
建材生意不好做,經銷商紛紛退場,商場也只能另謀生路,原本位于賣場一、二層的黃金位置只有一部分還在堅持營業,其余的則一部分改成老年護理院,一部分改成辦公家具展區。24日,記者在大明家居采訪時就注意到,偌大的展廳內,最惹人注目的,就是迎面而來、占據了整整一面墻的紅色圍擋,上書“開業倒計時”幾個大字。
“裝修都好幾個月了,也沒看見有人入駐,誰知道啥時候開業?”經銷商很是疑惑。“招商基本完成了,一樓這個月28日就能開業,二樓最晚下個月初也可對外營業。”大明家居辦公家具招商部的負責人稱。
按照他的說法,該項目的招商工作進展十分順利,只有二樓還有兩個店面未出租,“現在大部分店面都已經裝修完,正在上貨。”但記者卻注意到,距離所謂的開業不到一周,但偌大的賣場裝修工人都沒有幾個。
“為啥要改造?說到底還是因為市場不景氣,建材生意不好做?”在大明家居賣場內從事多年建材生意的老金告訴記者,因為很多經銷商撤場、跑路,原本作為建材賣場的很多店面,最近干脆改成了一家老年護理院,“據說生意還不錯。”
而在位于二環東路、曾一度被寄予厚望的東方家園二店門前記者注意到,這里甚至已經掛上了全新的招商廣告牌,此時距離其開業還不到兩年時間。
“家居建材賣場的變臉、倒閉應該還只是個開始,以后可能會有更多。”有業內人士預言。
來自家居行業的一項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從去年8月份至今,北京各類家居建材賣場中已有12家正式關門,其中最近半年關門的達8家,另有5家商場正在準備搬遷或撤場。
找不到活干 建材企業“生死劫”
劉金華是濟南易安木門的老板,作為一名從事建材行業多年的“老人”,他今年最大的感受就是:工人比過去好找了。“我還記得去年的這個時候,想找個熟練的油漆工人比登天還難,今年就容易多了。”他說。
招工變容易的背后,是一個殘酷的現實:今年以來,由于市場不景氣,沒生意做,許多中小型建材廠家紛紛支撐不下去關門倒閉,待業工人數量增多。
讓劉金華感到意外的,還有工人們的態度:以前拖欠工資,不少人就撂挑子不干;而現在,兩三個月沒按時發工資,工人們都在忍。
“大伙兒心里其實都明白:眼下這個世道,還有活干就已經很不錯了,拖欠工資總比沒活干一分錢都拿不到強。”劉金華告訴記者,這一年多來,他已經看多了經銷商、建材廠家因為攬不到生意跑路、倒閉。
“市場不景氣,客戶的選擇余地就大,對質量、價格要求也高,利潤空間壓縮得厲害。”事實上,不僅僅中小建材廠家難以為繼,就連一些大的建材企業,也因庫存高企而面臨巨大的資金和經營壓力。
10月初,國內產銷量最大的板式家具生產企業、香港上市公司皇朝家私被香港部分媒體曝光,稱“其增城工業園部分生產線關閉,倉庫存貨堆積如山,廣州地區賣場冷清蕭條”,消息一出,皇朝家私股價大跌27%,最終被迫于盤中緊急停牌。
盡管皇朝家私隨后迅速作出澄清聲明,然而,這個一度曾請來關之琳、劉嘉玲等大牌明星做代言的家具企業眼下的日子不好過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皇朝家私的營業額銳減30%,凈利潤暴跌89%。“鑒于不利的市場環境,公司將縮減天津基地設施的初期產量,直至中國市場狀況有所改善。”皇朝家私在半年報中這樣寫道。產能過剩 賣場擴張 經銷商集體焦慮
皇朝家私的困境,只是當下中國家居建材行業的一個縮影。按照業內人士透露的數據,中國家私業目前產能過剩40%,開工率只有60%。
“雖然沒有直接的統計,很多企業的銷售像皇朝家私一樣不容樂觀,訂單數下滑,存貨大量積壓。”省城家居行業協會的一位人士坦言,目前整個家居建材行業已進入“過冬”狀態,至于原因,除了宏觀調控造成的房地產不景氣、經濟增長放緩使得消費者購買力下降外,也與整個行業過度擴張導致生產嚴重過剩有關。
“確實太多了!你想想,從2009年底到現在,濟南一下子多出多少大型家居賣場?經營面積動輒在十幾萬平方米以上,哪有那么多的顧客啊!”說到濟南的家居建材行業,國內某大型沙發制造企業的負責人黃先生一連用了多次“過剩”這個詞。
從五年前開始,跟隨著國內各大家居賣場不斷擴張的腳步,黃先生的沙發專賣店數量也呈現幾何式增長:最開始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北、上、廣居多,后來逐漸深入到濟南等省會城市;從數量上看,五年前,黃先生的企業在全國大概有200家店,而今,門店數量已經擴大到700余家。
然而,黃先生的日子并沒有因為門店數量的增加而變得多么好過,恰恰相反,從去年年底,隨著國內整個經濟大環境的降溫,他開始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經營壓力也越來越大。
來自中國家居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按行業標準一萬平米年銷售1億元來計算,去年家居建材行業實現年銷售額約2000億元,也就是說,有2000萬的賣場面積就能夠滿足市場需求,而目前國內家居賣場的總面積已經超過了4000萬,如果未來行業的走勢不發生變化,就有50%的賣場面積屬于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