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是組織的血液,存在的方式各異。可以是打印,手寫,也可以是電子,演示和口述的。當今商業競爭日趨激烈,來源于不
同渠道的信息,威脅到信息的一致性。它們來自內部,外部,意外的,還可能是惡意的。隨著信息儲存,發送新技術的廣泛使
用,我們面臨的各種風險也在增高。信息安全越來越重要!
信息安全不是有一個終端防火墻,或找一個24小時提供信息安全服務的公司就可以達到的。它需要全面的綜合管理。信息安全
管理體系的引入,可以協調各個方面信息管理,使管理更為有效。信息安全管理體系是系統的對組織敏感信息及信息資產進行
管理,涉及到人,程序和信息科技(IT)系統。需要建立廣泛的信息安全方針。保證安全性,公正性。適用組織內部和客戶。信息
安全管理體系ISMS正成為世界上管理體系標準銷售增長量最大的產品。
信息安全管理體系(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s,簡稱ISMS)(即ISO/IEC 27000系列)是目前國際信息安全
管理標準研究的重點。
27000系列共包括10個標準,當前已經發布和在研究的有6個,分別為:
1、ISO/IEC 27000《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基礎和詞匯》;
2、ISO/IEC 27001:2005《信息安全管理體系要求》;
3、ISO/IEC 27002:2007《信息安全管理實用規則》;
4、ISO/IEC 27003《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實施指南》;
5、ISO/IEC 27004《信息安全管理測量》;
6、ISO/IEC 27005《信息安全風險管理》。
一、什么是信息安全?
像其他重要業務資產一樣,信息也是對組織業務至關重要的一種資產,因此需要加以適當地保護。在業務環境互連日益增加的
情況下這一點顯得尤為重要。這種互連性的增加導致信息暴露于日益增多的、范圍越來越廣的威脅和脆弱性當中(也可參考關
于信息系統和網絡的安全的OECD指南)。信息可以以多種形式存在。它可以打印或寫在紙上、以電子方式存儲、用郵寄或電
子手段傳送、呈現在膠片上或用語言表達。無論信息以什么形式存在,用哪種方法存儲或共享,都應對它進行適當地保護。信
息安全是保護信息免受各種威脅的損害,以確保業務連續性,業務風險最小化,投資回報和商業機遇最大化。信息安全是通過
實施一組合適的控制措施而達到的,包括策略、過程、規程、組織結構以及軟件和硬件功能。在需要時需建立、實施、監視、
評審和改進這些控制措施,以確保滿足該組織的特定安全和業務目標。這個過程應與其他業務管理過程聯合進行。
二、如何建立安全要求?
組織識別出其安全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安全要求有三個主要來源:
1、一個來源是在考慮組織整體業務戰略和目標的情況下,評估該組織的風險所獲得的。通過風險評估,識別資產受到的威脅,
評價易受威脅利用的脆弱性和威脅發生的可能性,估計潛在的影響。
2、另一個來源是組織、貿易伙伴、合同方和服務提供者必須滿足的法律、法規、規章和合同要求,以及他們的社會文化環境。
3、第三個來源是組織開發的支持其運行的信息處理的原則、目標和業務要求的特定集合。
三、評估安全風險
安全要求是通過對安全風險的系統評估予以識別的。用于控制措施的支出需要針對可能由安全故障導致的業務損害加以平衡。
風險評估的結果將幫助指導和決定適當的管理行動、管理信息安全風險的優先級以及實現所選擇的用以防范這些風險的控制措
施。風險評估應定期進行,以應對可能影響風險評估結果的任何變化。
四、選擇控制措施
一旦安全要求和風險已被識別并已做出風險處理決定,則應選擇并實現合適的控制措施,以確保風險降低到可接受的級別?
制措施可以從《信息安全管理實用規則》或其他控制措施集合中選擇,或者當合適時設計新的控制措施以滿足特定需求。安全
控制措施的選擇依賴于組織所做出的決定,該決定是基于組織所應用的風險接受準則、風險處理選項和通用的風險管理方法,
同時還要遵守所有相關的國家和國際法律法規!缎畔踩芾韺嵱靡巹t》中的某些控制措施可被當作信息安全管理的指導原
則,并且可用于大多數組織。
五、信息安全起點
許多控制措施被認為是實現信息安全的良好起點。它們或者是基于重要的法律要求,或者被認為是信息安全的常用慣例。從法
律的觀點看,根據適用的法律,對某個組織重要的控制措施包括:
a)數據保護和個人信息的隱私;
b)保護組織的記錄;
c)知識產權。
被認為是信息安全的常用慣例的控制措施包括:
a)信息安全方針文件;
b)信息安全職責的分配;
c)信息安全意識、教育和培訓;
d)應用中的正確處理;
e)技術脆弱性管理;
f)業務連續性管理;
g)信息安全事故和改進管理。
這些控制措施適用于大多數組織和環境。應注意,雖然《信息安全管理實用規則》中的所有控制措施都是重要的并且是應被考
慮的,但是應根據某個組織所面臨的特定風險來確定任何一種控制措施是否是合適的。因此,雖然上述方法被認為是一種良好
的起點,但它并不能取代基于風險評估而選擇的控制措施。
六、關鍵的成功因素
經驗表明,下列因素通常對一個組織成功地實現信息安全來說,十分關鍵:
a)反映業務目標的信息安全方針、目標以及活動;
b)和組織文化保持一致的實現、保持、監視和改進信息安全的方法和框架;
c)來自所有級別管理者的可視化的支持和承諾;
d)正確理解信息安全要求、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
e)向所有管理人員、員工和其它方傳達有效的信息安全知識以使他們具備安全意識;
f)向所有管理人員、員工和其它方分發關于信息安全方針和標準的指導意見;
g)提供資金以支持信息安全管理活動;
h)提供適當的意識、培訓和教育;
i)建立一個有效的信息安全事故管理過程;
j)實現一個測量系統,它可用來評價信息安全管理的執行情況和反饋的改進建議。
七、為什么需要信息安全?
信息及其支持過程、系統和網絡都是重要的業務資產。定義、實現、保持和改進信息安全對保持競爭優勢、現金周轉、贏利、
守法和商業形象可能是至關重要的。各組織及其信息系統和網絡面臨來自各個方面的安全威脅,包括計算機輔助欺詐、間諜活
動、惡意破壞、毀壞行為、火災或洪水。諸如惡意代碼、計算機黑客搗亂和拒絕服務攻擊等導致破壞的安全威脅,已經變得更
加普遍、更有野心和日益復雜。信息安全對于公共和專用兩部分的業務以及保護關鍵基礎設施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兩部分中信
息安全都將作為一個使動者,例如實現電子政務或電子商務,避免或減少相關風險。公共網絡和專用網絡的互連、信息資源的
共享都增加了實現訪問控制的難度。分布式計算的趨勢也削弱了集中的、專門控制的有效性。許多信息系統并沒有被設計成是
安全的。通過技術手段可獲得的安全性是有限的,應該通過適當的管理和規程給予支持。確定哪些控制措施要實施到位需要仔
細規劃并注意細節。信息安全管理至少需要該組織內的所有員工參與,還可能要求利益相關人、供應商、第三方、顧客或其他
外部團體的參與。外部組織的顧問、專家建議可能也是需要的。
很多企業是基于以下原因或要求來實施ISO 27001信息安全管理體系的:
1.客戶要求:絕大部分跨國公司或大型企業為了專注于核心業務,會將其部分不占優勢的商業流程外包給專業公司來做(或自
己成立獨立于核心業務的專業公司來做,屬于內部供方的概念,業務、財務等獨立核算),其首先關心的是質量和成本,然后
就是外包方(供方)如何保證其信息和信息資產的安全,會明示或隱含要求其外包方建立和實施信息安全管理體系,甚至通過
第三方的認證,目前這仍然是企業通過ISO 27001第三方認證的主要原因!
2.監管要求:很多企業由于是上市公司或準備上市,各國上市監管機構都有內控及合規性的要求,信息安全是內控的主要要求
之一,尤其是美國、日本和歐洲,雖然沒有明確要求通過ISO 27001的第三方認證,但是作為上市機構的相關組織通過第三方
的認證更有說服力!
3.企業只身要求:
保護企業的知識產權、商標、商業流程、競爭優勢;
維護企業的聲譽、品牌和客戶信任;
減少可能潛在的風險隱患,減少信息系統故障、人員流失帶來的經濟損失;
強化員工的信息安全意識,規范組織信息安全行為;
在信息系統受到侵襲時,確保業務持續開展并將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業務連續性(BCM)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