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新進口的主要木材樹種、材性和木材質量的介紹
一 漆樹科
1.1 莰諾漆Campnosperma spp,漆樹科,代號"CA"
原木特征 中至高大喬木,高約30米,直徑0.5米。心邊材區別略明顯,心材灰粉紅或灰褐色微紅,具深色細條紋。邊材色淺,寬5-8cm。生長輪不明顯。樹皮厚1-2cm,質硬,易條塊狀剝落。外皮灰白色;極薄,易紙片狀剝落。內皮紫紅色,韌皮纖維略發達,石細胞發達,細紗粒狀。新鮮樹皮剝離時常見深色樹液滲出。木材結構細而均勻,淺至深交錯紋理,光澤弱,強度低,耐腐性低,干縮率低,干燥加工容易,略有翹曲和開裂,切面粗,起毛,油漆膠粘性一般,握釘力佳。氣干密度0.37g/cm3.
木材用途 用于膠合板,旋切單板,火柴桿盒,包裝材,家具等.
4.1.2 人面子Dracontomelon spp.,漆樹科,代號“WAL”
原木特征 大喬木,樹高30-35米,直徑0.6-1.0米。外皮灰褐色或青灰色,皮孔較硬、易剝離。材表具淺細溝槽,斷面近圓。心邊材區別明顯,心材呈淡黃白色或黃白色微帶灰色,向內轉深為灰黃色,縱切面現黑色條帶,邊材很寬,灰黃色或淺玫瑰色,寬可達20cm以上,生長輪略明顯,較均勻。
木材結構細至中,直或交錯紋理,有時呈波浪紋理,具光澤。重度、硬度和強度均屬中等,氣干密度約為0.6g/cm3.干燥較難,但加工易,油漆膠粘均佳,板面有類似核桃木的深色條紋,越里越緊密,則價值越高,是一種貴重的裝飾材,木材沉于水,水面作業時需特別小心。
用途 一般用于特殊家具和室內構造材。
4.1.3膠漆樹Gllta spp.漆樹科,代號“HEK”。
原木特征 落葉喬木,樹高約37米,胸徑可達1.2米。樹皮略厚、質硬,難剝離。材表淺溝槽,近圓形斷面。心邊材區別極明顯,心材鮮紫紅色,邊材寬10cm左右粉紅色,具深色組織帶,縱切面具金色光澤,特別美觀。
木材結構中至細,紋理直至交錯,重而硬,強度高,干縮小,氣干密度0.84g/cm3,心材耐腐、邊材較差,木材含硅晶,加工切削較難,尺寸穩定性好,廣東一帶視此木為“紅木”。
木材用途 用于仿紅木家具、細木工、建筑材、旋切單板、刨切單板等。
山欖科
4.3.1山欖木(有紅白兩種)Planchonella torricellensts,山欖科,代號“PLW、PLR”。
原木特征 心邊材區別不明顯,呈灰白色或黃白色(稱白山欖),也有與膠木同色(稱紅山欖)。
木材結構粗、交錯紋理、耐腐性低,干燥加工容易,切面光滑,油漆膠粘性能好,握釘力強,適用于家具、室內裝飾、膠合板,白山欖可代替拉明木使用。
4.3.2倍克拉木Burckella obovata,山欖科,代號“BUR”。
原木特征 邊材淡粉紅色,心材粉紅或紅褐色。
木材結構中,紋理交錯,硬度和強度中,耐腐性差,加工容易,油漆膠粘性一般。
用途 用于家具、裝飾材、地板、細木工、單板等。
4.3.3膠木Palaqium spp.,山欖科,代號“PC”。
本科樹木的書皮多含白色乳汁,形如樹膠,本屬進口量占南洋材進口量的1%。
原木特征 樹皮灰褐色,表面薄片狀剝落后呈棕褐色,淺縱裂,厚度1cm以上,可達3cm,斷面內皮外側石細胞掣電能夠顆粒狀散布,較密集。。向內側逐漸減少,內側幾乎全由韌皮張維層所組成。徑切面石細胞顆粒狀分布,內側皮層無石細胞,未見層狀結構和射線斑紋,樹皮內表面淺棕褐色,纖維剝落,韌皮纖維質軟而韌,韌皮射線肉眼先不明顯,原木大多帶有裂紋,有時會滲出白色樹液,具小蟲孔。
木材宏觀構造 心邊才區別不明顯,木材淺褐色,邊材顏色略淺,木材略有光澤,無特殊氣味,味略澀,生長輪略明顯,輪具深色木纖維層,寬度略均勻,管孔中等,肉眼下明顯,略一致,分布略不均,近輪界處較密集,數目略少,幾乎全為短徑列復管孔,軸向薄壁組織呈斷續細弦線,寬度極窄,很密,與射線交織成網狀,水濕后傍管型可辨,木射線略細而密,寬度約1/4管孔徑,徑向射線斑紋不明顯,近材色,弦面波痕未見,導管槽細蜜明顯。
木材性質 紋理直至略交錯,結構略細,均勻,質略輕,干縮小,干燥易裂和翹,不耐腐,易受青變菌侵蝕,易于鋸解,鋸齒易粘樹脂,切面光滑,油漆后光亮性中等;膠粘性能頗佳;握釘力弱,不劈裂,木材氣干比重0.545,強度6級,耐腐性4級。
木材利用 做一般家具,包裝箱、火柴桿盒、牙簽;輕型房屋建筑的屋架、門窗及其
他室內裝飾(地板除外)、雕刻、玩具、機模、車廂板和紙漿用材;可旋切普通膠合板。
識別要點 原木大多帶裂紋,有時滲出白色的樹膠,導管和傍管具環管管胞,軸向薄壁組織短切線,含樹膠和菱形結晶,木纖維具單紋孔,射線異Ⅰ型和異Ⅱ型,細胞極不規則。
楝科
4.4.1米仔蘭 Aglaia spp.,楝科,代號“AGL“。
原木特征 材表溝槽深而明顯,為本種識別之特征。心材淺褐色至紅褐色,邊材黃色至分紅色。
木材結構 中至細,硬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