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我國國內(nèi)經(jīng)濟的復蘇和林業(yè)政策的調(diào)整,國內(nèi)木材加工企業(yè)對進口原木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張家港口岸已成為全國口岸最大的進口木材集散地之一。從近年進口原木情況看,主要為非洲材、東南亞材、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材(以下簡稱巴新材),還有部分新西蘭松。其中巴新材的檢驗方法國內(nèi)尚夫具體資料,為了切實做好進口巴新材的檢驗驗收工作,筆者將外商提供的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森林局1996年9月頒布最新版的《森林原木標識、檢量以及報表(含稅金評估)操作程序》有關內(nèi)容編繹如下,供同行參考。
1 原木檢量方法
原木兩端須經(jīng)過正確截頭才能實施檢量。經(jīng)截頭后的端面與原木中軸線的夾角應不小于80度。
長度檢量:用經(jīng)過計量的尺子檢量原木兩端面間最短距離。以0.1m為增進單位,不足0.1m部分舍去。
例如:5.11m記為5.1m,5.15m記為5.1m,5.19m記為5.1m。
直徑檢量:用經(jīng)過計量的卷尺分別量取原木大小頭的長短徑。注意要去皮檢量,下尺程序為通過端面幾何中心先量最長徑,現(xiàn)垂直長徑通過中心量取短徑。直徑均以1cm為增進單位,不足1cm部分舍去。
例如:42.1cm記為42cm,42.5cm記為42cm,42.9cm記為42cm。
如果原木的大頭具凹兜或其他不規(guī)則形狀,檢量時應根據(jù)原木加工出材情況合理地評估直徑,不規(guī)則的凸出肥大部分需扣除。
檢尺徑的計算:將原木大小頭的長徑、短徑共4徑相加除以4,以厘米為單位不足1cm的部分舍去。
公式為:D=(D1+D2+D3+D4)/4,D=檢尺徑,D1、D2、D3、D4=分別為如大小頭的長短徑。
2 原木缺陷檢量
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森林局對原木缺陷分類比較簡單,僅分為芯部缺陷和長度缺陷。下面分另予以介紹。
2.1芯部缺陷 此類缺陷包括空洞、真菌引起的心腐、干腐、環(huán)裂以及白蟻侵害。分C1、C2兩種類型。
C2缺陷:若缺陷貫通整根原木,即在原木的兩端面均可發(fā)現(xiàn)芯部缺陷,則應分別檢量原木兩端的缺陷直徑,檢量方法同原木直徑的檢量。
C1類缺陷:若缺陷僅在原木的一端可見,則認為該缺陷長度為材長的一半。此時只要檢量可見部位缺陷的長短徑,檢量方法同上。
2.2 長度缺陷 包括彎曲、增生節(jié)、枝椏、檢量時需檢量每一個缺陷的長度,精確到0.1m,不足部分舍去。
3 樹種識別
由于巴布來亞新幾內(nèi)來政府規(guī)定,不允許單一樹種出口。所以,一般進口巴新材涉及的樹咱比較多,一批貨往往有幾個甚至十幾個樹種,這就要求木材檢驗人員充分熟悉各種原木的宏觀及微觀識別特征,以及各種原木的縮寫代碼,才能做好樹種識別工作。從巴新進口的原木,其端面都有標牌注明或用油漆刷寫的樹種代碼(三個英文字母)。常見巴新原木樹種識別代碼。
4 材積計算
4.1 無缺陷原木:V=0.7854×D²×L/10000
V=材積,單位m³ D:平均直徑,單位cm,D=d1+d2+d3+d4/4,d1,d2,d3,d4分別為原木兩端長短徑,單位cm.
L:長度,單位m。
4.2 具芯部缺陷的原木:V=V1-V2,
V:凈材積,單位m³。V1:毛材積(含缺陷部分材積),單位m³。V2:缺陷部分材積,單位m³。
以上材積計算公式均同1所列。但如果芯部缺陷類型為C1,即缺陷僅在原木的一端看見,V2的公式修訂為:
V2=0.7854×D²×(L/2)10000
D:可見缺陷的平均直徑,單位cm,D=d1+d2/2,d1,d2分別為可見缺陷的長短徑,單位cm. L:原木長度,單位m。
4.3 具長度缺陷的原木
V=0.7854×D²×(L1-L2)/10000
V:材積單位m³. D:平均直徑,單位cm,D=d1+d2+d3+d4/4,d1,d2,d3,d4分別為原木兩端長短徑,單位cm.
L1:原木長度,單位m. L2:缺陷長度,單位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