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光漆涂飾工藝
我國傳統(tǒng)推光漆涂飾多采用黑色推光漆,其涂膜堅硬耐磨、耐酸、耐堿、耐熱、耐寒、耐化學藥品腐蝕、保光保色性好、附著力強等。古人常用鋼瓦灰漿對漆膜進行反復推擦研磨,使之似鏡面般平整光滑,呈現(xiàn)出烏黑晶瑩般的光澤。并常涂飾金線、彩圖予以點綴,相互輝映,能給人以金碧輝煌、豪華典雅之感。故被稱為古代涂飾技術之精華,一直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主要用于名勝古跡、工藝美術精品以及高級屏風、牌匾、柜臺、桌面、凳面、掛衣架、化驗臺面等的涂飾。
(一)涂飾工藝流程
制品表面處理 刮涂頭道膩子- 砂磨一背夏布一刮涂第二道膩子一砂磨~刮漆第三道膩
子-砂磨-刮涂第四道膩子-磨水砂一刮涂第五道膩子-刮涂第六道膩子-磨水砂- 刷涂墨汁染色一刷涂頭道黑推光漆一磨水砂 刷涂第二道黑推光漆一磨水砂 推光-敷油蠟。
(二)涂飾工藝操作方法及技術要求
1 .制品表面處理跟廣漆涂飾工藝基本相同。若制品為實木拼板結構,則要求同一拼板部件須采用材種相同或材性相似的木板拼接而成,以減少開裂變形,防止漆膜早期龜裂脫落。
2 .刮涂膩子
由于黑推光漆涂飾屬不透明涂飾,刮涂膩子不求制品表面木紋清晰,只要求表面十分平整光滑,故可以在制品表面上保留一層牢固結實平整光滑的膩子涂層。可用生漆或廣漆來作膩子的粘接劑,兩者相比,用生漆附著力強,牢固性好;用廣漆成本較低。膩子配比約為:廣漆(或生漆):熟石膏:水一旦刃石一1刃.10.2。在最后兩道膩子中尚可加人約為膩子重量二%的鐵黑或灰黑,配成黑色膩子。
頭道膩子是將制品表面的紋孔、洞眼、溝紋、裂縫填平,于后用1#一2#木砂紙砂磨平整清除灰塵即可花布。 背布后,刮涂第二道膩子,應使膩子涂層基本復蓋住布紋,并要刮涂平整。約經(jīng)24小時干燥,用1#木砂紙砂磨平整清灰,接著刮涂第三道膩子,需用大牛角刮刀將膩子全部刮涂到制品表面上并大致刮涂均勻;然后橫木紋方向刮涂均勻,最后順木紋方向輕輕收刮理直,收掉多余的膩子,消除刮痕,使膩子涂層平整光滑。
第四道至最后一道膩子最好使用生漆膩子。刮涂膩子的道數(shù)以及膩子涂層的總厚度,以平整度與豐滿度為準。刮涂的道數(shù)少則3道,多則6道。膩子涂層一般宜薄不宜厚。薄的涂層附著力強,內應力小,不宜龜裂,使用期限長厚的涂層質感好,裝飾效果高,但耐久性差。故膩子涂層的總厚度在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