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MDF年產3000萬立方米生產能力進入倒計時
這是WBPI一年一度的MDF工業調查的第二部分,這一部分涉及除了北美和歐洲以外的的所有其它國家。雖然北美和歐洲從1999年、2000年到2001年繼續占有世界MDF生產能力的58%,但MDF的增長,特別是東南亞、南美和中國已經形成新的重要的產區。
因地制宜,適應不同的生產條件,利用不同種類的原材料,拓寬了MDF的生產范圍。在南美、中國和亞洲更加廣泛的國內應用證明刺激了當地的消費以高于平均速度增長。這種情形過去在歐洲、東北亞、澳大利亞及東南亞出現過。
歐洲和北美2000年MDF生產能力增長7.5%,而世界其它國家2000年增長9.8%。
在調查的第一部分已經介紹(WBPI 6月/7月第九頁),伴隨著世界MDF的增長2001年歐洲、北美增長率達到12.5%。世界其它國家增長率將達到12.9%(13.5%,以色列的Etz Lavud關閉、出售之前)。
2001年以后,歐洲和北美將進入相對平穩和鞏固時期,2002年歐洲和北美生產能力大約增長4%,而世界其它國家將繼續以11.7的速度增長。
在調查的第一部分指出,歐洲是人造板設備最重要的貨源地,早就成為向世界其它國家供給MDF設備的供應商。在第二部分介紹的2000年和2001年生產能力的擴張的特點是,大多數新設備包含了最新技術使得這些新設備不僅在歐洲本土具有競爭力,而且具有國際水平的競爭力。
迄今為止,北美和歐洲以外的新的生產能力中的許多是適度規模的新廠或二手設備。今天,在南美和亞洲在許多設備中可以看到非常大膽的接近。
除了最新工廠和生產能力列表以外,2001年的調查又提供了另外兩個信息區域,稱之為:非標準MDF產量的經營者估計和提供MDF的產量、價格、成本趨向的商務晴雨表。接下來幾頁的工廠列表顯示了2000年末現存的MDF工廠。這些工廠的總計生產能力是1102.5萬立方米,較1999年增加93.8萬立方米,增幅為9.3%。
許多新增生產能力在2000年末投入運行,到2001年市場還不會感到其全部的沖擊力。此外,被報道的生產能力增長部分是由中國的一些工廠的升級的結果,這些在2000年和2001年還算不上新的生產能力,但目前相當于尚未記錄的工廠。對于分析者來說在今后的一段時間內這個問題在中國還將繼續,一些工廠在不同的名稱下列出,一些工廠根本就未列出,要對未知地址的工廠進行訪問或直接的接觸,或確切地掌握在某些場所存在多少條生產線是困難的。
現在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擁有世界第三大MDF生產能力。
中國MDF生產廠大多比較小(年生產能力大約為30000立方米),且實際產量水平不確定。然而,我們注意到在2000年到2001年上半年這期間至少有27家新工廠投入運行。這些工廠的所有設備幾乎都是中國制造商提供的。使人感到饒有興趣的是,這些公司中最大的正在致力于出口,希望將其設備延伸安裝到東南亞、印度次大陸和中東。
更加有趣的一點是,盡管對其質量的看法有保留,世界正在購買中國的MDF。僅僅出口MDF素板是不可取的,而應是以深加工的木制品出口為好,例如:家具、禮品、紀念品或畫框。
世界MDF生產能力(千立方米)
2000 2001 2002 2003
澳大利亞/新西蘭 1635 1645 1660
中國 3748 4058 4498 +400
東南亞 2577 2631 2671 +400/500
東北亞 1473 1743 1770
南美 1182 1962 2767 1-2廠
歐洲 10768 11998 12671 3-4廠
北美 4730 5446 5446 2廠
世界其它地區 410 390 520 +100
合計 26523 29873 32003 34353/34903
(世界其它地區包括:非洲、印度次大陸、中東,詳情見附表)
在2000年的調查中已經報告,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和泰國已開始發展MDF項目。此外,當越南的Vinafor在2001年投入運行的時候,一個新的國家被加進MDF生產商的列表里。然而,正如商務晴雨表所顯示的,在亞洲2001年和2002年一定有一個鞏固時期。
在南美可看到相當活躍的情形。新的MDF項目與新的刨花板及定向刨花板廠齊頭并進。隨著Masisa接管 Fibranova 、Paneles Arauco 獲得Cholguan,南美的人造板工業正在顯示合理的跡象。
隨著巴西的 Placas do Parana廠 和Tafisa廠、委內瑞拉的Masisa廠及厄瓜多爾的Novopan廠投入運行,今年我們看到了約80萬立方米的重要發展。明年我們將看到主要由在智利的Paneles Arauco廠、阿根廷的Paneles Arauc廠和巴西的Satipel廠、Isdralit廠形成的另外80萬立方米的發展。2000年、2001年的工廠基本按計劃投入運行,2002年的情況也將如此。
澳大利亞的生產能力依然很大,但經歷了所有權的變化(包括澳大利亞的ex-Lminex、CSR、Wesfi,或許還包括新西蘭的ITT R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