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木材標準的發展歷程
解放前 ,我國木材市場上所應用的木材計量方法極為混亂。解放后 ,我國對木材計量制度進行了徹底改革 ,對木材產品制訂了統一標準 ,既達到了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和節約木材、促進木材生產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的目的 ,同時也保證了使用單位的最低要求。此外 ,有些省 (區 )為滿足特殊需要 ,亦相繼制訂出地方 (企業 )標準 ,極大地促進了我國木材標準化事業的發展。
從我國木材標準從無到有、由混亂到統一、由復雜到簡化、由零散到構成體系的發展歷程看 ,大致可劃分以下幾個時期 :
(1 )從無到有 (1 949~ 1 959年 ) 新中國成立伊始 ,主要是對木材計量方法進行改革 ,推行米制檢尺 ,并參照國外標準著手制定我國木材標準 ; 1 952年 ,林業部制訂了全國統一的“木材規格”,“木材檢尺辦法”和
“木材材積表”3項技術標準 ,并于 1 953年起在全國統一試行 ; 1 954年 ,將其修訂為原木、杉原條、板方材、枕木標準 ; 1 958年 ,再次進行了全面修改 ,分別制訂為“直接使用原木”、“加工用原木”、“板方材”、“枕木”等4項產品標準和“原木檢驗規則”、“木材缺陷”2項基礎標準 ,并經國家科委頒布為國家標準。至此 ,結束了我國沒有國家木材標準的歷史 ,木材標準化也開始進入新的時期。
(2 )形成體系 (1 96 0~ 1 979年 ) 此間 ,除對杉原條、普通膠合板標準進行了修訂、頒布為部頒標準外 ,又先后制訂、頒布了二等坑木、造紙材、小徑民用材、次加工原木、枕資、車立柱、航空膠合板用原木、農船用材、檁材、車轅材、簡易電桿、汽車材等材種標準 ,共頒布國家標準 1 1項、部頒標準 30項 ,使我國木材標準體系初具規模。
(3)全面制、修訂 (1 979~ 1 989年 ) 自 1 979年林業部成立標準處、 1 984年 8月成立中國木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開始 ,標志著我國木材標準化工作進入了正常軌道。中國木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織調動了全國專業技術力量 ,加快了標準的制、修訂速度 ,同時也提高了標準化水平。 1 979~ 1 989年期間共制、修訂、頒布木材標準 56項 (除木材材性測定 1 8項 ),其中國家標準 40項 ,專業標準 1 6項 ,使我國木材標準更趨于完善。
(4)面臨改革 (1 990~ 1 994年 ) 1 984年頒布、 1 986年開始執行的木材標準 ,已不能適應時代需要 ,木材標準工作再一次進入了整頓和重新制、修訂階段。從已出臺的標準看 ,其顯著特點是將過去單一的強制性國
家標準改為強制性和推薦性兩類標準。
(5)飛躍發展 (1 995~ 1 999年 ) 經過幾年的清理整頓 ,根據國家有關政策、法規和有關規定 ,中國木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積極組織有關專家制、修訂木材新標準 ,現已頒布國家標準 55項、行業標準 9項。
(6 )新的起點 1 999年以來 ,在中國木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組織下 ,新的一輪木材標準的修訂工作已經開始 ,這標志著我國木材標準向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靠近的步伐已經起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