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酸枝與小葉紅檀的相似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血統與外觀 大紅酸枝主產于中南半島北緯22°~10°溫度較高的地區,而小葉紅檀也分布于熱帶美洲和非洲,兩者同為喬木,同屬豆科植物中的蝶形花科,在血統方面具有一致性。在外觀方面,小葉紅檀樹皮略粗糙、質軟,斜削面呈紅黃相間分層;外皮表面灰褐色至灰白色,底面為明黃色,具大而深的縱裂;內皮淺黃褐色,韌皮纖維略發達。而大紅酸枝樹皮淺黃至灰褐色,為鱗片狀,有縱向裂紋。 (2)心材與紋理 酸枝木在顏色及品質上的區分比較復雜,正宗的紅酸枝心材呈橘紅褐色、紫紅褐色、深紫色;木質堅硬沉重通常沉于水,有紫黑色條紋和山水紋,有油脂者為上乘。而小葉紅檀心邊材區分別明顯,心材紅褐色,常具深色同心圓狀條紋;邊材淺黃色,具不規則黑條紋。正是因為兩者之間相似性很大因此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小葉紅檀曾被誤認為紅酸枝。 (3)紅木特質 另外根據小葉紅檀的構造以及材質特性以及國標紅木的辨別要點,小葉紅檀非常符合紅木特質。比如,小葉紅檀心材紅褐色,常具深色同心圓狀條紋;紋理交錯,結構細而均勻,重硬至甚重硬,強度高,干縮中;刨切、車旋、耐磨性能好;干燥慢,氣干密度0.89~1.0g/cm;屬于瀕危樹種。遺憾的是在《紅木》國家標準GB/T18107-2000制定時,由于未發現小葉紅檀,導致了其未被列入國標規定的紅木樹種,不過這并不影響商家與消費者對它的青睞。 小葉紅檀接近于紅木的優良屬性,酷似大紅酸枝的材質特性以及相對穩定的原料來源使得我們有理由相信小葉紅檀將是繼大紅酸枝之后的另一個市場寵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