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利用非甲醛類膠粘劑替代 UF樹脂 ,力爭實現甲醛零散發 [1 3 ]。跳出甲醛類合成樹脂 (如 UF、PF、MF等 )劃定的圈子 ,探尋替代樹脂 ,正成為開發現代膠粘劑的焦點。木素膠粘劑的開發 ,既可控制甲醛散發 ,又可變廢為寶 ,充分利用造紙業的酸性黑液。異氰酸酯膠則不失為一種具有優良物理化學性能和環保優勢的膠粘劑。單寧膠則開發紫荊、堅木、松木等內含的豐富的凝縮單寧資源 ,顯著降低了甲醛散發。雖然上述新型膠粘劑在生產應用中尚有一定困難 ,卻具有無與倫比的環保優勢。膠粘劑的改進可謂治根治本的得力措施 ,但新品種的開發非但難度大 ,而且成本高 ,難以被規模小的國內膠合板企業所承受。因此 ,力求性能與成本的兼顧平衡 ,推薦發展復合膠粘劑。
3. 3 板子后處理措施
對成品板進行物理的或化學的二次加工 ,可以獲得很好的效果 ,是優良的補救措施。
3. 3. 1 物理后處理
物理后處理方法包括涂料涂飾、貼裝飾材料、真空處理、熱后處理等。涂飾涂料和貼裝飾材料被認為是有效的措施 [1 4]。Kazekevicz對甲醛氣體于各種涂料的穿透性作了研究 ,結論表明涂料對甲醛的“包覆”性能遠遠優于木材單板。值得一提的是 ,一些涂料或貼面材料可以內含甲醛捕捉劑。例如 ,Kawashima等人用 NH4Cl和尿素水溶液浸漬裝飾紙后貼面。這種方法“包覆”與“捕捉”并舉 ,值得推崇。真空處理也行之有效。在板內外壓差作用下 ,“抽吸”出板內余留的游離甲醛氣體。曾有真空處理降低刨花板 (1 4mm)甲醛散發量逾 30 %的報道 [1 5],關于膠合板未見相關文獻。
熱后處理即使膠合板在熱壓以后 ,堆放于后續熱處理室 ,深化樹脂的交聯固化 ,降低游離甲醛含量 ,增強樹脂抗水解的能力。但必須注意 ,要防止 UF樹脂在熱后處理過程中的逆向水解。
3. 3. 2 化學后處理
化學后續處理方法較多 ,如氨處理、硫氧化物處理、亞硫酸鹽處理等。氨與甲醛能發生化學反應 :
6 CH2 O+4NH3 =(CH2 )6N4+6 H2 O- 339KJ生成的物質為烏洛托平 ,從而可以降低膠合板游離甲醛含量。瑞典專利 (專利號 :DOS2 90 32 54)在美國 Verkor公司獲得成功 ,即 FD- EX法[1 6]。該方法分 3個步驟進行 :(1 )在 35℃下用氨氣處理板子 ; (2 )鼓風脫吸板表余留氨 ; (3)用甲酸排除板內余留氨。該方法已研制成處理機 ,在工藝線中應用 ,效果明顯。另有類似方法 (DOS2 80 451 4)。這種方法可以在生產工藝線中實施 ,并實現了機械自動化 ,值得在國內開展研究。其它方法不再盡述。有必要指出的是 ,化學處理可能改變膠合板酸性 ,從而導致物理學及力學性能的改變。因此 ,必須權衡利弊 ,合理運用。
4 我國的相關研究及建議
我國對人造板甲醛散發的研究起步較晚 ,尚停留在刨花板和中密度纖維板的理論研究上 ,工業化整改尚未有效展開。至于膠合板則可謂一窮二白 ,研究不多。現行國家標準并未把膠合板甲醛散發量限制值列入。但事實上 ,甲醛散發問題已經威脅到國內膠合板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因此 ,筆者呼吁開展相關研究 ,以推動國產膠合板甲醛散發的控制標準化、工業化 ,與國際接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