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膠合板是由膠粘劑,夾芯皮和面皮等三部分做成的。根據本地生產現狀,我處主要從滲透和涂膠之間的密切關聯性上,從以上三部分分別予以分析。
首先,膠粘劑一般為脲醛預壓膠。由于本地絕大多數為中小型生產,難免不少存在,如固含量低,粘度小,膠合強度低和游離甲醛高等問題。尤其環保膠,為了降低甲醛釋放量,更會引起嚴重的問題,如穩定性太差,初粘性太小,預壓時間太長和膠合強度太低等。因脲醛預壓膠本身就易滲透,再加之固含量低,粘度小,初粘性小和預壓時間長等,其更易滲透,尤其環保膠最易滲透,本地膠合板廠在無良策之下,不得不加大面粉使用量,并且相應增大涂膠量,來抵制膠液過分滲透,以確保膠合板的預壓性和膠合強度。至于脲醛熱壓膠,一般用于無預壓有墊板的板,最主要的由于無需預壓性而僅需膠合強度,其滲透時間很短,滲透很少,便能在一定量的氯化銨下,經過熱壓迅速成膜,而明顯的省面省膠(即膠稀,涂膠量少),很令相差無幾的脲醛預壓膠望塵莫及,值得我們深思。其實相比之下,我們不難推出,脲醛預壓膠的預壓性,對有預壓無墊板的板的影響力尤為重要,只有越易實現預壓,越易成膜,其滲透時間越短,滲透越少,才能越接近于脲醛熱壓膠,其越易實現省面省膠。
其次,夾芯皮一般為楊木。由于楊木屬于軟闊散孔材,是滲透較快的樹種之一,尤其人工速生楊木越來越多,因結構更疏松,其滲透更快。雖然優于一般雜木,因其屬于硬闊環孔材,結構最疏松,滲透也最快,但是劣于樺木,因其屬于硬闊散孔材,結構較細密,滲透也較慢。由上分析,我們可以解釋出:為什么在實際生產中,達到相同的預壓性和膠合強度,楊木夾芯皮比樺木夾芯皮費面費膠,而比一般雜木夾芯皮省面省膠①P461。特殊地,含油脂多的木材,如針葉材和一小部分闊葉材等,雖然滲透最慢,但是也費面費膠,這還與其膠合能力差有關,另當別論。
最后,面皮一般為微薄木。因為面皮很薄,所以易滲透造成最常見的“透膠”缺陷,尤其冰糖果(俗稱花柳)和一般雜木等極易滲透的面皮和極易滲透的濕面皮。同時,由于貼面基板板厚并且含水率低,加快了膠液向內滲透,這樣很容易出現表面缺膠和內部含水量高,從而造成常見的膠合強度低,“面皮鼓泡”,“面皮裂紋”和含水量高等的缺陷。為了避免以上缺陷發生,通過延長陳放時間,促使水分蒸發而持膠少滲和增加初粘性少滲等,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畢竟有限,因為時間過長,板的四周膠和面皮較干,而內部膠和面皮較濕,并且導致面皮受力很不均勻,從而更易造成板的兩頭“面皮裂紋”的缺陷。本地膠合板廠在無良策之下,不得不更大地增加面粉使用量,并且適度增大涂膠量。
基于以上的主要原因,本地普通膠用于鋪板,一般面粉使用量為25%—30%,用于貼面,一般為45%—50%,而環保膠用于鋪板,一般為35%—40%,用于貼面,一般為55%—60%。此外還受氣候影響明顯,夏天一般取下限左右,冬天一般取上限左右,并且冬天涂膠量比夏天大得多,究其原因無非也是:因為夏天加快了水分蒸發,有利于膠膜的較快形成,大大地縮短了預壓時間,相應地減少了膠液過分滲透之故,而夏天膠合板的預壓性和膠合強度等,并未因比冬天省面省膠而受到任何影響。由此可見,面粉做為最重要的填充劑,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主要為吸水,持膠,增粘,少滲,促蒸發,增強和增韌等。但其吸水,持膠,增粘,少滲和促蒸發等效果差些,即成膜性差些,表現為預壓時間長,面粉使用量大;增韌很好,但增強先升后降,原因是超過25%以上的面粉,熱壓之后即為面粉糊,可見面粉使用量過大,雖柔韌有余,但膠合板膠合強度也低,本應不超過30%②P306,尤其環保膠最低,因其本身膠合強度就低,再加之面粉使用量又大。雖然本地有些膠合板廠,鑒于以上原因,已經開始使用高筋面粉,但增效不顯著。綜上所述,如果面粉使用量超過了30%,則表明膠本身的質量欠佳,不論制膠還是做板,都需予以提高才是,單純依靠面粉,不僅質量較差,而且成本也高!
鑒于現有脲醛預壓膠和面粉不足之處,包括本地在內的一些技術先進的膠合板廠,已從和膠入手,添加其它助劑予以改性,如其它填料(豆粉,木粉和花生殼粉等),增粘劑(聚乙烯醇,羧甲基纖維素等),增強劑(三聚氰胺,苯酚等),發泡劑(血粉,拉開粉等,目的為持膠少滲促蒸發,成膜快預壓快,省面省膠做好板),固化劑(氯化銨,甲酸等,常用于環保膠中,雖能有效縮短固化時間,但對預壓性影響不大,另外用量過多,易使膠粘劑的活性期太短和韌性太差等),甲醛捕捉劑和防霉劑等③P383。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技術先進的膠合板廠,在貼面和膠時已有良策,最常用的是摻用一部分改性聚醋酸乙烯酯乳液,即改性白乳膠,這主要因其不滲透,初粘性好,使成膜好和預壓快,從而能較好地避免了“透膠”, 膠合強度低, “面皮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