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完硝化纖維油漆后最常見的問題是油漆表面的壓痕,這是由于物體壓在上面時留在表面的凹痕。而如果兩者都是油漆板面時,兩個表面就可能粘合在一起。
由于壓痕的出現并沒有什么特別明顯的原因,因此它就顯得尤為惱人。當然,壓痕的出現肯定是有原因的,我們需要了解它們從而避免這些問題。假設你沒有改變油漆的紋路并且使用的油漆也很正常—油漆出現問題的情況非常少—那么最常見的原因就是稀釋劑揮發的速率、溫度和油漆涂層的厚度。
稀釋劑的揮發率
油漆是由長纖維分子組成,每個分子在油漆稀釋劑里面單獨的相互流動,當油漆稀釋劑開始揮發的時候,長纖維分子相互交織粘在一起。就象我們可以看到的面條粘在一起一樣。每個分子就相當于每一根面條,當稀釋劑揮發后,長纖維分子就從一種柔軟而靈活的狀態變成硬的一團。揮發速度越快,固化也就越迅速。
由于油漆稀釋劑是由幾種不同的溶劑組成,每一種不同揮發率的溶劑溶解油漆的能力不一樣,不同品牌和類型的油漆稀釋劑揮發率也不一樣。
不管揮發率如何,幾乎所有的稀釋劑都從涂層揮發從而加速固化過程。
制造商在商品標簽上給予我們有關稀釋劑的揮發率。標準油漆稀釋劑,通常標有“油漆稀釋劑”字樣,比油漆緩凝劑揮發速度要快得多,油漆緩凝劑設計成減慢油漆固化的過程。但即使是這些類型稀釋劑,它們的揮發率范圍也很大,因此很多時候需要我們憑經驗來處理。
如果某天你發現了壓痕的問題的時候,而以前卻從來沒有發生這樣的現象,那么就有可能是你換用了其他類型的油漆稀釋劑的原因。
解決花變的一個常用方法是往油漆里面增加油漆緩凝劑。花變是在油漆施工過程中由于空氣壓縮進入涂層時所產生的乳白色條紋。使用緩凝劑可以減緩油漆干燥過程,因此濕空氣在油漆固化前有足夠的時間沂出。
往櫥柜或抽屜里面施漆時可使用另一個方法。你可以將油漆緩凝劑加入到末道漆中,因此它可以讓多余油漆在固化前有時間溶解到漆層中去。
油漆緩凝劑是一個防止花變和多余油漆問題非常有效的解決方案。但在同時它也阻止了油漆的固化過程,因此也可能導致壓痕。
溫度越高,液體的蒸發(從液態變成氣態)速度就越快。因此在噴漆房間或干燥區域的溫度在油漆固化速度快慢方面將起很重要的作用。
你可以熟練的使用同一種油漆稀釋劑而不出現任何壓痕問題,但一旦溫度下降你就要開始面對這些問題。油漆制造商在秋天天氣變涼的第一天經常可以接到無數個有關這些問題的電話。
面條的例子仍然可以很好的解釋這種現象。面條湯蒸發速度在夏天大于寒冷的冬天,因此面條固化速度在夏天比冬天快。同樣油漆在高溫下比在低溫下固化速度快得多。
溫度也可以按照與上相反起作用。雖然在你將木制品用卡車運到其他地方之前油漆能夠很好得固化,但如果卡車的溫度太高的話,油漆有可能發生軟化。油漆在高溫下發生軟化這樣就可以很容易的產生壓痕。
涂層厚度
在此仍然可以使用面條的類比來理解涂層厚度如何影響固化速度。正如1cm厚碗中水蒸發速度比6cm厚碗中速度快得多,因此面條也就能更快的變硬,這就可以形象的說明薄涂層油漆固化速度比厚油漆涂層快的原因。油漆稀釋劑從厚涂層底部揮發出來得時間要比從薄涂層揮發出來的時間長。
有些人認為薄涂層比厚涂層更容易處理。當然有很多種理由,但真正的理由是薄涂層固化速度快,這樣你就可以在較短時間內獲得一個完整的涂層表面。當然即使是厚涂層也能完全固化。
一些油漆工嘗試用快速刷兩三道油漆來加快涂刷過程。在第一道油漆后再刷第二道漆。這樣做不會有什么問題。但為了避免出現壓痕需要在兩道油漆之間有幾個小時的間隔,那么事實上整個固化所花費的時間要比涂一道漆花費時間更長一些。
溫度和揮發有時候你不可能控制溫度變化,但你可以通過使用不同的稀釋劑或混合不同的稀釋劑來控制油漆的固化率。因此,當溫度發生變化時,通過調節稀釋劑可以保持固定的硬化速度。
當溫度上升時,可以加入揮發速度較小的稀釋劑。你也可以通過加入緩凝劑的劑量來取得這種效果。緩凝劑可以取代某一些標準油漆稀釋劑直接加入緩凝劑而不使用稀釋劑就可以了。你也可以通過降低油漆的粘度來取得同樣的效果。
當溫度下降的時候,往油漆中加入一種揮發速度較快的稀釋劑。但不幸的是,木材油漆貿易供應商一般不提供這種類型的稀釋劑。但你也可以在大中型城市里面的專賣商店買到這類產品。稀釋劑常常被稱為是“速度快”或“溫度影響大”油漆稀釋劑,因此在容器上面一般都有溫度適用范圍的列表。通過使用快速油漆稀釋劑,即使在40度以下,你也可以在接近正常的固化速度下成功地刷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