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F企業內控標準
(文件編號)
編制:技術質量部
審校:
批準:
1.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MDF的技術要求,檢驗規則。
本標準是公司內部質量考核,判定等級的依據,不適用于公司以外。
2. 主要引用標準:
GB/T11718—1999 中密度纖維板
GB/T17657—1999 人造板及飾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試驗方法
歐洲中密度纖維板工業標準(EMB,第三版,1995)
3. 術語:
3.1 膠塊:熱壓后板面形成的各種線條分明的黑褐色塊狀物。
3.2 膠斑:在板面形成的界限不明顯但色澤較暗,明顯深于其它部位的斑狀印跡。
3.3 表面凹凸痕:在砂光過程中,由于砂帶表面或內側粘附異物以及壓輥、砂磨墊表面不平、局部磨損及張緊不同造成的產品表面凹凸不平,通常為縱向分布。
3.4 水跡:由于水分滴到板坯上造成的板面淺色斑點,與局部松軟的區別在于密度較高,手摸平滑,常在熱壓毛板上發現。
3.5 粗砂痕:由于粗砂砂光量太大,經細砂后仍未消除的砂痕或砂帶配置不當造成的砂痕。
3.6 漏砂:板表面預固化層未完全砂掉的現象稱為漏砂,多發生在板邊部。
3.7溜邊、啃頭、掃尾:由于砂光機調整不當或參數設置不當造成的板邊、板頭、板尾厚度相對較薄。
3.8 顫紋:由于毛氈和石墨墊未及時更換或壓輥顫動、砂帶接頭等原因造成的有規律的橫向條紋,常在逆光下尤為明顯 。
3.9白斑:由于干燥管道中結團失效的纖維被帶出或預壓機壓輥、成型帶內表面粘附纖維以及鋼帶表面凹凸不平、中間皮帶位置調整不當,粉狀纖維聚團后被帶入壓機而造成的熱壓后板面呈白色圓斑狀現象,經砂光后尤為明顯。如果是由于干燥管道中失效結團纖維被帶出或鋼帶原因,則上下表面均會發生,如果是由于預壓機、成型帶、中間皮帶等原因則多發生在下表面。
3.10 油污及手印:未帶干凈手套造成的板面油跡手印等污染印跡。
4.分級:
產品根據外觀和內結合強度等指標分為優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三個等級;根據游離甲醛釋放量分為E1級和E2級,E1級產品屬于環境標志產品。
5.產品幅面規格和尺寸偏差:
5.1 MDF的幅面尺寸以1220*2440mm、1240*2460mm、1240*2450mm、1240*2600mm、1240*2800mm、1250*2460mm等為常用規格,長度從1830~3660mm之間的任何尺寸,供需雙方可以協議生產。
尺寸偏差應符合表1規定:
表1
 |
6.技術要求
6.1 外觀質量:板面須經砂光處理,產品正反兩面外觀質量應符合表2的規定。
表2
 |
注:1.外觀質量標準不適用于未砂光產品,未砂光產品應表面光潔,手摸不掉纖維。
2.外觀缺點在尺寸公差內的不計。
6.1.1外觀質量的評判方法:
在砂光過程中,檢驗人員必須觀察每張板的外觀質量,對有缺點的產品用粉筆作出明確標識,以備挑板。板垛下垛后,首先檢查每垛板的外觀,包括四角有無磕碰;四面有無系統缺點;垛角、垛邊是否整齊;噴碼標識是否有誤。然后仔細檢查每垛最上面兩張板的上下表面外觀質量,如有問題,再翻看三張,必要時進行26張系統查看。對砂光出現的啃頭、溜邊、掃尾、邊角缺損等外觀質量缺點,用卡尺檢測板子邊緣的厚度尺寸,并從邊緣向中間依次增加檢測寬度,直到超出卡尺檢測范圍,根據檢測標準判等。對于其它諸如膠塊、白斑、水跡等缺點,首先采用眼觀、逆光觀察和手摸等方法進行缺點定性,然后輔助采用檢測工具進行程度檢測。漏砂和粗砂痕根據樣板評判。挑板人員應佩帶干凈整潔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