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指接材質量評定與檢驗
1.4.1 質量評定 國家標準GB11954-89《指接材》中規定指接材的質量評定分為優等品、一等品、合格品3種。
1.4.2 檢驗 國家標準GB11954-89《指接材》第8章對指接材的檢驗規則作了詳細規定,必須遵照執行。
質量管理的兩個主要目標是預測低于標準的產品和防止這些低于標準的產品投入使用中,以及確認造成問題的原因,加以改正或解決它。質量控制程序應包括目測檢查、直接量測某些選擇的變量以及選擇一些樣品進行物理測試。目測檢查和在加工過程中選擇一些變量測量以防止或使不合格的產品保持在最低限度。產品制成后的物理測試是對目測檢查、測量和控制過程的再次審核。指接材的測試可以分為破損的和非破損的兩類。破損檢測,從生產過程中間歇地選擇取樣然后加載至破壞(變曲、順紋抗壓、順紋抗拉、沖擊韌性等)。將破壞的強度與國家標準規定的最低值比較。測試后用目測斷裂的指接木的破壞狀態、位置和木材破壞率等進行分析比較。靜曲測試通常是檢測指接質量的一種快而簡便的方法。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非破損測試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主要有超聲波檢測器和應力檢測器等。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對木材非破損檢測(無損檢測)作了一系列研究。我國中國林科院木工所研究人員也作了研究。檢驗載荷法是另一種測試或評價指接質量方法,現已引起重視。檢驗載荷測試中,指接木經受一個足夠大的應力以表明它們經受設計載荷的能力。在結構用指接材的生產中可以用該測試裝置對每根指接木產品逐根進行檢測,達不到標準規定最低強度值的產品被剔除了,從而使工程結構中使用的指接木的安全可靠有了保障。在大規格的指接木生產中,如膠合大梁等應用非破損檢測即保證了產品質量又避免了產品受檢破損帶來的損失,是非常有前途的一種檢測方法。
2 集成材生產工藝和設備
2.1 集成材生產工藝 成材其定義為將板方材沿其纖維方向互相平行,在厚度、寬度和長
度方向膠拼而成的木材。
2.1.1 集成材的種類 集成材種類按用途分為兩大類:結構用集成材和非結構用集成材。結構用集成材用作承重構件,如梁、柱等。因此對它的物理力學性能,如抗拉、抗變強度,彈性模量,耐候性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從原材料、膠粘劑、生產工藝到產品檢測等與非結構用集成材不同。非結構用集成材作非承重或半承重的用途,主要用作室內裝飾和中高檔家具。
2.1.2 集成材常用樹種 常用的針葉樹種有紅松、落葉松、云杉、云南松、柏木等。常用的闊葉樹種有水曲柳、柞木、榆木、色木、楸子、檫木、紅椿、楠木等。采用何種樹種的木材作為集成材的原材料,主要由市場客戶喜愛程度、所認可的售價和可供資源的多少而決定的。目前日本市場偏愛東北柞木和水曲柳,市場偏愛柞木、山毛櫸、核桃木等。因此集成材生產企業要根據上述兩個因子選用樹種。我國南方有很多適于生產裝飾用集成樹種,但由于一時尚未被客戶接受和數量少,分布不集中,難以形成大批量生產,未能充分利用。
21.3 集成材制造工藝 原木→制材→板材自然干燥→板材窯干→板材兩面刨光→板材多片鋸部分→板條截除缺陷→板條兩端開指榫→指榫涂膠→板條長度指接→指接板條四面刨光→配板→涂膠→組拼→冷壓養護→刨光→齊頭→砂光→檢驗分等→成品包裝修補→入庫2.1.4 集成材常用膠粘劑 結構用集成材常用的膠粘劑無論是指接還是層積,都為室溫固化酚醛(PF)樹脂膠和苯酚·間苯二酚·甲醛(PRF)樹脂膠。非結構用集成材常用的膠粘劑:指接用白乳膠,即聚醋酸乙烯酯乳液(PVAC)或經改性的耐水白乳膠。膠拼用水溶性異氰酸酯類樹脂膠,其特點為室溫固化時間短(20~30分鐘),強度高,膠層不脆硬,對刀具磨損少。脲醛(UF)樹脂不適用集成材的膠拼。
2.1.5 集成材的產品標準和主要測試指標 目前我國還沒有制定集成材的國家標準和專業標準,只有生產企業各自的企業標準。這無疑對集成材生產與發展帶來不便。國外,如日本、英、美、加拿大等歐美國家已制定了有關標準。目前國內各生產企業的企業標準中對集成材的材質缺陷以及它的含水率,膠層剝離率的測試方法和指標作了規定。
2.2 集成材生產設備
2.2.1 主要設備 制材用大、小帶鋸;板材干燥用干燥窯;加工指接材用兩面刨、多鋸片圓鋸機、橫截鋸、指榫開榫機、涂膠機、指接機、四面刨;加工集成材用四輥涂膠機、冷壓膠拼機、寬面壓創、寬帶砂光機、裁邊機等。
2.2.2 輔助設備 磨刀機、銼鋸機、各種運輸設備與裝置、打包機等。目前國內生產企業制造集成材的主要設備由日本、德國、意大利、臺灣省進口,非關鍵設備由國內產品配套。
2.3 集成材生產的注意事項
2.3.1 生產規模與原有基礎條件生產規模要根據各自的資金、原材料供應、產品市場、交通運輸等各種因素綜合而定。在目前的階段規模年產1000~2000m3為宜。如在原有木工廠的基礎進行技術改造,添加必要的關鍵設備進行轉產,可以收到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的效益。2.3.2 設備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