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膠木產業:油水流入外人田守著金碗借飯碗(2003-8-8)
|
人民網海南視窗8月8日消息:
如果僅從數字看,近年來海南省橡膠產業的發展可以說一路高歌。去年,木制品出口3422萬美元,同比增長36.9%,家具出口2998萬美元,同比增長49.2%。今年上半年,即使受非典影響,木及木制品出口依然增長了3%,家具出口增長了15.7%。
據海南日報(記者楊春虹、李枝平)報道:但透過數據,從我省目前木制品及家具的發展現狀及產業布局來看,情況就不那么樂觀了。全省目前擁有40家左右木制品廠,絕大部分年出口量不到百萬美元,出口最多的僅超出1000萬美元。
企業規模偏小、競爭力弱,一方面橡膠木資源不能充分利用,一方面行業配套能力嚴重不足。長此以往,必將影響我省木制品企業的競爭力,影響全行業的健康發展。
吃不下:80%以上橡膠木資源沒利用
去年我省木制品及家具出口6420萬美元,其中橡膠木制品出口約4000萬美元,而實際利用我省橡膠木資源不足20%,遠遠滿足不了我省每年需更新利用的橡膠木資源的加工要求。在國際國內市場對橡膠木制品需求量大幅增長的同時,作為擁有全國70%橡膠資源的海南,80%以上的橡膠木資源要么成為別人的原材料,要么被白白浪費。
據有關部門統計,我省出口加工型家具企業僅40家左右,且大多規模偏小,加工、生產能力不足,無法大規模利用現有的橡膠木材資源。如我省家具出口量最大的海南鐘堡木業有限公司,去年出口僅為1126萬美元,而大多數企業一年的出口額不足100萬美元。
于是,大量的橡膠木資源被作為原料或半成品,供應到廣東等其他省市的家具生產企業。本地家具生產企業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油水流到了別人的田里。
吃不著:守著百萬畝膠林進口橡膠木
但奇怪的是,作為全省出口量最大的鐘堡木業,現在卻要100%從東南亞進口橡膠木原料。鐘堡木業創建人江先生說,當時就是看中了海南百萬畝豐富的橡膠木資源,所以才決定從臺灣到海南辦廠。但現在,整個橡膠木的原料采購渠道非常不暢,而自己連當地的橡膠木拍賣會都無法參加。
據了解,陷入這一難堪的絕非鐘堡一家,省內多家家具生產企業現在仍在購買進口材料,采取加工貿易等方式開展出口業務,而進口材料比本省材料成本,每立方米高400元—500元人民幣,這無疑大大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同時也降低了出口產品的競爭力。
一位企業負責人憂心忡忡地告訴記者,如果不能實現橡膠木資源的市場化配置,橡膠木資源仍然像現在以近似壟斷的形式存在,海南橡膠木產業很難向前發展。
吃不香:
產業配套差企業無序競爭
除了原料方面受到的制約,省內木制品企業規模小,數量少的現狀,也使相關的產業配套設施嚴重不足,外貿物流成本較島外省市高出許多,這對尚處于起步階段的我省木制品加工業無疑雪上加霜。
記者在我省一木制品加工企業生產車間看到,該企業僅負責替廣東一家具廠生產桌子配件。該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車間里一個配件壞了有時也不得不跑到島外去買,如果增加產業鏈成本會更高。同時,島內信息不暢,在市場銷售方面遠不如廣東、福建的廠家反應靈敏,只好替別人打工,賺點辛苦錢。
但辛苦錢也同樣賺得不容易。由于相互間缺乏有效的溝通與交流,目前我省很多企業能夠提供的產品品種少、數量少,生產出來的產品大都雷同。整個行業從制造、包裝、營銷、策劃等方面缺乏長遠計劃和目標,只要某個產品好銷一些,大家便一哄而上,相互壓價。過度競爭使行業贏利水平降低,擴大再生產后勁不足。
對策
面對隱憂,業內人士建議,政府應立足于我省橡膠木資源優勢,統一制定合理的種植、砍伐規劃,保證我省橡膠木資源可持續發展;對橡膠木加工,政府應從保護我省資源和本地家具生產企業利益的立場出發,制定相應的鼓勵加工橡膠木的規定;打破橡膠木資源行業壟斷的局面,利用市場合理配置資源,保證企業能充分利用我省的橡膠木材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我省橡膠木的資源優勢,并將資源優勢轉換為產業優勢,以彌補我省產業配套能力差及外貿物流成本高等劣勢,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提升產業競爭力。
同時,采取措施提升我省橡膠木產業結構。組建木制品集團軍,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成立行業協會,創海南橡膠木制品品牌。我省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是建立品牌的依托,要在產品中注入更多“綠色”元素,打造海南木制家具品牌特色,在歐美等注重環保的國家樹立我省產品的環保形象,爭取更大出口空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