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板企業生產決策者,經常必須考慮這樣的問題“對于我們的工廠,適宜的生產規模是多少?”和“我們應該買什么樣的壓機來生產薄型MDF?”等。
通常明智者會說,當然是生產規模越大,單位生產成本越低。因此,生產規模盡可能的大。
“并非如此!泵刻旆謩e生產1,500立方米刨花板和MDF的加拿大FlakeboardCorporation董事長BerndtGreten先生回答道。
他解釋說“由于燃料價格持續高漲,運輸成本日益增加并將有加速的勢頭,把人造板從工廠運到遠處去銷售,大工廠較低的生產成本很容易被高額運輸費抵消!币驗檩^低的單位生產成本和不用過多的考慮增加運輸成本, 日產量為320立方米的薄型MDF工廠效益明顯優于使用長連續壓機的大工廠。
2001年5月8日在吉隆坡舉行的研討會(BinosSeminar)上,BinosTechnologies公司董事長FriedrichSchroeder先生告訴代表們:輥筒壓機的薄型MDF生產設備,也稱之為輥式壓機系統是生產厚度為2—8毫米薄型MDF產品的成本—效益最好的設備之一。他的理由是具有良好的厚度公差±0.1毫米,不用砂光;UF樹脂施膠量為6%—9%。由于鋼帶長度較短,節省了鋼帶費用;單位產量的投資費用較低。設計和結構簡單使正常運行時間延長,相對降低了維修費用。
連續壓機系統
在薄型MDF工廠與常規的大長度連續壓機MDF工廠之間的重要的差異是后者有長的熱平板。 與品牌無關,連續壓機外觀相似。但是,熱量傳遞到鋼帶上的方法是不同的。在一種系統里,來自熱平板的熱量通過輥筒鏈傳送到鋼帶上。由鏈條鎖定的輥筒起支撐作用。它們不分開驅動,而是通過鋼帶的移動來帶動。在另一種系統里,—輥筒鏈由橫跨整個壓機寬度運行的實心桿所替代,熱量的傳遞是從熱平板到實心桿,然后再將熱量傳遞到鋼帶上。
連續壓機系統的特點是能控制板材的剖面密度和限定厚度公差。當板坯進入壓機開檔時,通過在壓力桿上的數個液壓底墊施加高壓,受壓的板坯隨后移動到恒壓區。在這里冷卻。板坯從壓機出來之前,再次施加更高的壓力,校正板材的厚度差,從而達到厚度要求。
采用像這樣的連續壓機生產的板材,厚度公差為土0.15毫米。使用長纖維原料生產,線速度可高達1,500毫米/秒,與多層或單層壓機相比,連續壓機系統在精度、節省材料、高產量和板材的長度與寬度的調整方面,以及控制板材剖面密度和物理性能方面均是比較先進的。
可是當用來生產薄型MDFft寸,該系統也有它不足之處。經測定,從生產18毫米厚調整到生產3毫米厚板材時,生產能力約損失30%—35%。同時,還存在加工過程中損壞鋼帶的危險。這樣,雖然在薄型MDF生產中有采用連續壓機的可能性,但工廠一般都試圖避免采用。就使用短纖維的工廠而言,產量降低是相當可觀的。為了避免板坯斷裂,必須對磨機進行調整以生產較粗的纖維,但這是不理想的。因為它增加了“纖維放炮”的可能。
輥筒壓機系統
像Binos公司生產的輥筒壓機系統是由主壓輥、副壓輥、大量的Nipco輥、回轉輥和張緊輥組成。板坯進入壓機前,將水霧化、噴灑到纖維板坯的表面上,以提高熱傳遞速度和松弛纖維,松弛纖維對熱壓后保持板面光滑是很重要的。
主壓輥由熱油或蒸汽加熱。據估測,鋼帶保持了1/3的熱量,因此纖維板坯靠主壓輥加壓時,借助鋼帶的熱量,另一邊同樣也被加熱,無需另外的加熱輥。
Nipco輥的作用是控制橫跨寬度方向上的板材密度,該組輥子分成7個區,有33個壓力缸與輥子軸連接。據報道,早期型式的Nipco輥液壓系統的工作是不能令人滿意的,但現在已經得到修正。Schroeder先生說:使用Nipco輥能達到更高的板材密度,更小的板材厚度公差(±0.1毫米),更高的斷裂模量(MOR),UF樹脂施膠量大約減少5%,使板材寬度方向的密度更均勻。
當Binos系統將配有真空板坯鋪裝機的輥筒壓機和干式拌膠機結合時,發現UF樹脂消耗量能夠減少30%—50%,同時消除了膠斑、“虎皮條紋”和水漬。
膠粘劑攪拌工藝方面的優點是非常顯著的,它使整個系統對于薄型MDF生產具有吸引力。較舊的薄型MDF工廠施膠量在14%—17%之間(以干纖維為基數)。配備的這種輥式壓機在纖維干燥前利用噴膠區段注射膠粘劑,并與纖維混合,因此造成甲醛部分流失,并減少了樹脂的反應性能。在Binos系統的薄型MDF工廠,UF樹脂與纖維的混合是在干燥之后,在干式拌膠機內進行。因此,甲醛不受損失,樹脂的反應能力也沒有喪失。采用干式拌膠機施膠量降低約7%。如果你已經有了連續壓機系統,你該做些什么?
首先,是在干燥機后安裝干式拌膠機以減少施膠量。這樣,你可向噴膠區段注入約20%的膠,余下的部分加入干式拌膠機。該工業界仍喜歡通過噴膠區段向濕纖維增加部分膠料,大概是因為纖維在干燥前已為UF膠覆蓋,有助于纖維松弛。加壓前纖維松弛有助于板坯鋪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