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木材干燥研究會將于明年在內蒙舉行“第八屆全國木材干燥學術討論會”,這是新世紀伊始我國木材干燥學術界對發展我國木材干燥事業的一次重要會議,它將研究今后我國木材干燥技術發展的方向,特別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我國加入WTO后,我國木材干燥工業如何應對國際木材干燥業的挑戰,使我國的木材干燥業在國際木材干燥業中獲得應有的大國地位。日前中國木材干燥研究會征求此次會議的議題的意見,我不揣淺陋,提出以下看法,供業內人士參考。
一、 我國的木材干燥業應立足以“本國資源為主,國外資源為輔”的材料來源格局來考慮我國木材干燥的裝備和工藝的開發和研究。
我國在下一世紀木材資源將進行國際化配置,考慮到我國在下世紀的初葉仍為一發展中國家和我國目前面臨的急迫的生態危機,在今后的十至二十年內,我國的木材來源應為:
大量的工業速生材如各類松、杉、楊、桉樹、橡膠木等;
少量的來自于天然林的木材,其中包括南方的混交闊葉林木材如楓香、木荷等難干木材;
少量的進口闊葉材如美國闊葉材、歐洲闊葉材和非洲及南美洲的闊葉材;
少量的進口針葉材如北美加拿大、俄羅斯、智利、新西蘭等的松、杉類木材。
我國的木材供需缺口甚大,估計到2010年將達到1億立方米。如果全部從國際市場來填滿,一是國際市場的供應能力是否能滿足,二是耗用的外匯恐非國力所能承擔。所以我認為上述這些進口材只能是少量的,大約在每年1000萬至2000萬立方米左右。我國木材的主要來源還是要靠本國資源來解決,而根本的出路在于用人工林木材代替天然林木材,基本滿足國民經濟對木材的需求。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木材干燥的設備制造已有長足的發展,已能制造各種類型的干燥窯如蒸汽、熱水、除濕、真空、爐氣等干燥窯,但是這些干燥窯的配備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比例上(如大量適用于工業速生材快速干燥的高溫窯較少)都不能適應我國木材來源格局將要發生的新變化。另一方面,我國干燥設備在自動控制和含水率在線測定的水平等方面也遠落后于發達國家。
在國內的主要樹種木材方面,我國已制定了較為完善的干燥基準。近年來對工業速生材的干燥特性和干燥工藝也進行了研究,但是對各種工業速生材的工業化干燥作業尚未有更具操作性的工藝,對進口材的干燥特性知之甚少,工藝研究也不夠成熟和不成系統。
因此,為適應今后我國木材來源格局的變化,我國木材干燥工業應重新配置對設備和工藝的研究布局。這可能是一個戰略意義的考慮。
二、我國木材干燥設備的開發研究應以“熱水及蒸汽干燥窯為主,除濕及真空與其它型式為輔”的開發戰略
熱水與蒸汽干燥窯由于其干燥溫度較高、宜于快速調節,所以適用面廣,特別適用以大批量的工業速生材干燥,也適用于闊葉材的干燥。值得指出的是,熱水干燥窯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新西蘭采用在熱水爐中把熱水增壓至1.0MPa的方法,可以使熱水溫度提高到158℃,成為過熱水,相當于0.5 MPa的蒸汽。這樣熱水干燥窯就完全可以替代蒸汽干燥窯,而且它有投資小,安全性好的優點。
除濕干燥窯可以作為大容量的預干窯(如120立方米/窯以上)的主要型式,充分發揮除濕干燥在高含水率階段效率較高的特點,而且由于熱泵的設備投資較高,但作為大容量的干燥窯,這種缺點得以克服。
真空干燥窯可以作為難干闊葉材的專用設備,也能揚其所長。但建議開發研制較大容量的真空窯,如國外已開發出120立方米/窯的真空干燥窯。
至于其它因地制宜的各種型式的干燥窯,只要符合實際情況,有良好的經濟效益,也是可行的,可以作為輔助的手段。
三、 我國木材干燥工藝的研究應以“工業速生材干燥工藝研究為主,并加強各類進口材和南方闊葉材的干燥工藝研究"
我國木材來源將以工業速生材為主,這就必然要求我國的木材干燥業對這種材料的干燥提供科學、實用的干燥工藝。這種工藝必須建立在對工業速生材干燥特性的充分把握的基礎之上。我國木材干燥的研究機構如中國林科院和南京林業大學等高等院校已在這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由于我國的工業速生材有我國各地域立地條件殊異和培育的差異性,木材結構和材性的變異使這一方面的研究急待進一步深入。
各類進口材特別是熱帶木材有其復雜的木材結構,材性也十分復雜,它的干燥工藝不窮其工,難以把握。南方混交林的闊葉材材性詭異,也是需要投以大量人力和時間進行研究的。在這里,特別要強調利用高新技術手段來提高研究水平的問題。如利用CT技術、聲學技術、計算機技術等。
四、 利用高新技術,提高我國木材干燥設備及工藝水平
木材干燥工業是一傳統產業,利用高新技術進行改造,使其成為現代產業是當今新經濟時代的要求。
木材干燥設備在結構上可以利用成組技術,進行模數化的設計與制造,如組裝式的模數化結構,快速安裝
|
|
|
|